症状鉴别:果实感病部位多在肩部。病斑初期为暗褐色圆形小点,后期变为黑色痣状斑点,直径2~3mm。受害果面黑斑点点,降低商品价值。发病严重时,病斑常聚合成片。病菌扩展仅限于表皮浅层组织,当病部组织枯死后,果实仍可继续生长,因此常发生龟裂。果梗后部受害常导致果实早期脱落。新梢被害后,病斑呈椭圆形隆起,浅褐色至暗褐色,大小为3mm×6mm,受害部位常发生流胶,病健组织界限明显。第二年春季,病斑上可产生暗色小绒点状的分生孢子丛。叶片被害后,叶背可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暗紫红色病斑,并形成穿孔,发病严重时引起落叶。
发病规律:病部霉丛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的病部越冬,翌年4~5月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。幼果面茸毛稠密,则病菌不易侵染。一般花瓣脱落6周后桃果始被侵染。南方桃区5~6月发病最重。早熟品种果实发病较轻,晚熟品种果实发病较重。当年生的枝条被侵染后,至夏末才显现症状,秋季产生孢子,是翌年春季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。多雨潮湿、地势低洼、枝条郁闭的果园发病重。
防治要点: 1.农业防治:适时疏枝修剪,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,以降低果园湿度,减轻病害的发生。对大型果品种,在生理落果后,进行疏果和定果,然后套袋,既可防病,又可提高桃果的外观品质。 2.药剂防治:春季发芽前全树均匀喷布3~5Be。石硫合剂,消灭越冬病菌。谢花后,从幼桃脱萼开始,每隔10~14d喷1次杀菌剂,直到采收;对于早熟品种,果实采收后仍需要继续喷药,以保护叶片和枝梢,减少翌年的越冬菌源,但喷药间隔期可适当拉长;可选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、70%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、25%腈菌唑乳油2000~3000倍液喷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