症状鉴别:幼果被害后,初期表现为果面呈暗褐色,发育受阻,幼果萎缩硬化,多成僵果挂在树枝上,形成早期落果。果实膨大期染病,病斑初期淡褐色,水浸状;病斑渐扩大,呈红褐色,圆形或椭圆形,并有显著凹陷。天气潮湿时,病斑上长出橘红色小粒点,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。被害果除少数干缩残留于枝上外,绝大多数都在5月间脱落,这是桃果被害后引起落果最严重的一次。果实近成熟期发病,除与前述症状相同外,果面病斑显著凹陷,具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缩;最后,果实软腐,多数脱落。新梢被害后,出现暗褐色、略凹陷、长椭圆形病斑;天气潮湿时,病斑表面也可长出橘红色小粒点;病梢多向一侧弯曲,叶片萎蔫下垂纵卷成筒状,严重时病梢枯死。
发病规律: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梢组织、树上病果及僵果中越冬,翌年早春产生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随风、雨、昆虫传播,侵害新梢和幼果,引起初侵染;以后在新生的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,引起再侵染。本病在整个生长期间都可侵染危害。多雨潮湿时发病重,因此处于江、湖、河水网地带的果园发病重。果实主要在迅速生长期发病,其次为采收前的膨大期。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,果实成熟期则以温暖多雨的高湿环境发病严重。管理粗放、留枝过密、土壤黏重、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。此外,桃各品种间感染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,早熟、中熟品种发病重,晚熟品种发病轻。
防治方法: 1.农业防治:选栽抗病品种,加强果园管理,注意桃园排水,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桃树的抗病力。冬、春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树上的枯枝、僵果和地面落果,集中烧毁或深埋,以消灭越冬病菌,减少侵染来源;在桃芽萌动至开花前后要反复剪除陆续出现的病枯枝,并及时剪除以后出现的卷叶病梢及病果,集中烧毁,防止病部产生孢子而再次侵染。 2.药剂防治:芽萌动期全树均匀喷布1:1:100倍波尔多液或3~5 Be。石硫合剂。谢花后,从小桃脱萼开始,每隔10~14天喷1次杀菌剂,药剂可选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连续防治2~3次。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或25%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。